

香山革命纪念馆不断推陈出新,精心策划各类主题展览。图为观众在纪念馆内参观。 实习记者 常一鸣摄
本报记者 代丽丽
近日,香山革命纪念馆围绕节气主题,举办“打卡二十四节气·种下红色记忆”线下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深受观众欢迎。这场将传统节气文化与红色基因传承巧妙融合的特色活动,是香山革命纪念馆履行传承弘扬首都红色文化神圣使命的生动实践。
自201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香山革命纪念馆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征程中,不断丰富内涵、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断推新 传承红色基因
香山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展《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犹如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展览通过800余张图片、1200余件文物,全面且细致地展现了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香山革命纪念馆不断推陈出新,精心策划各类主题展览,为京城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
2025-08-07,“人民的文艺前进的号角——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工作专题展览”盛大开幕。该展览聚焦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工作,深入回顾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党对文艺事业的不懈探索,全面展示了党在这一时期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针,建立全国文艺界统一战线,为解放全中国鼓与呼,开启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新篇章的光辉历程,同时突出了新时代文艺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艺术景观”“徐悲鸿巨幅中国画《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等重点内容,带领观众从多元视角深入了解香山时期党的文艺工作,深刻阐释了人民的文艺思想和成就。展览还设置了“文艺演出多媒体互动演示厅”,定期邀请“‘京彩文化’文艺行”、北京人艺等演出团体为观众带来精彩文艺演出,在非表演时段则展播1949年前后摄制的红色电影和纪录片,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为首都文化供给注入了新的活力。
香山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都斌介绍,“香山革命纪念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观众190余万人次。此次展览自2024年9月开幕以来,接待观众超40万人次,同时,还打造了‘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巡展品牌,在全国进行巡展。”
馆校合作 打造“大思政课”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香山革命纪念馆积极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与高校紧密携手,共同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2025-08-07,香山革命纪念馆“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巡展走进北京城市学院,馆校双方签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并共同为基地揭牌。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迈出了坚实一步。
巡展期间,学生讲解员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宣教员的系统培训下,迅速掌握历史脉络与讲解技巧,以专业的姿态为北京城市学院的师生们讲解“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巡展,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香山革命历史。香山革命纪念馆宣教员还以“香山正青春”为题,为现场2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主题讲座,通过情景还原、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述了香山革命故事背后的青春力量,在青年学子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都斌表示,未来,香山革命纪念馆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通过联合巡展、主题讲座、红色研学等多元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深度对话,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首都文化育人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研学实践 培育时代新人
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思政课”教学和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香山革命纪念馆利用周末、节日、纪念日,精心组织开展香山革命纪念馆研学活动。
活动自启动以来,已累计服务近500个青少年家庭、1000余名学生及家长,其创新的研学形式为各大场馆的研学项目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在研学过程中,青少年们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参与互动体验等环节,深入了解香山革命历史,亲身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和崇高风范。他们在纪念馆中追寻历史足迹,在实践中学习革命知识,在互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该项目还预计产出图书出版等成果,进一步扩大香山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