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队员们正在转移受困群众。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武红利
这几天,在延庆区珍珠泉乡临时安置点,张淑芬(化名)因为暴雨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和村民们忘不了,那支穿透风雨而来的橙色队伍——延庆区森林消防综合救援支队第四中队,30位小伙子,身上脸上糊着泥,明亮的眼眸里写满坚定。他们凭着可靠的肩膀和有力的双手,开辟出生命的通道,抬着、背着、扶着村民,深一脚浅一脚走出“孤岛”。
7月26日夜间,位于延庆区东部的珍珠泉乡在历史罕见的暴雨侵袭下,发生多处山体滑坡,道路被撕裂,电力、通信中断。群山环抱的桃条沟村成为“孤岛”,包括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张淑芬在内,49名村民被困。
救援刻不容缓。深夜,延庆区应急局森防大队党支部委员、第四中队队长李宇鹏接到转移桃条沟村民的命令,全队30名队员随即由备勤转入实战状态,先遣队凌晨五点半左右率先出发,大部队随后带着担架等救援设备挺进。
从中队所在的千家店镇到珍珠泉乡距离34公里,本就都是山路。因为暴雨,山体滑坡,行进更加困难。特别是进入珍珠泉乡南天门村后,道路损毁严重,只能徒步翻山到目的地。
想起当时的情景,副队长王贺璞心有余悸——洪水在山谷间奔腾嘶吼,水深齐腰甚至没胸,稍有不慎就会被湍急的水流冲走。顾不上害怕,跟随着村干部的指引,救援队挥舞镰刀、铁锹,在湿滑泥泞、荆棘缠绕的陡坡上,硬生生“劈”出一条生命通道。绳索相连,手脚并用,这支橙色铁军花了近三小时终于翻过几个山头,抵达桃条沟村。眼前,车辆扭曲侧翻,房舍半埋泥石,树木倒地……暴雨洗劫过的村庄让身经百战的李宇鹏都感到触目惊心。
在村干部的协助下,救援队迅速展开工作,在村子尽头地势较高的紧急避险区域,瘫痪老人张淑芬正呢喃着“下暴雨了”。“大娘,别怕,我们带您下山!”救援队员边安慰边将大娘抬上担架,几名队员双手发力,稳稳抬起了生命的重量。
原本就陡峭难行的救援路,回程走得更吃力。“大娘,别怕,马上就下山了!”救援队员的身体不敢大幅度倾斜、扭动,只为保持担架平稳,肩膀磨出血痕,泥浆灌满雨靴,也顾不上喊苦喊累。救援队咬紧牙关,硬是在陡峭中一寸寸地挪移,将大娘安全地送达安置点。
到了安置点,顾不上喝口水,李宇鹏一声“走!”,队员们转身再次冲向风雨深处。“跟紧!看脚下!加速!”他的呼喊在洪流中激荡,沙哑却沉稳坚定。
从凌晨五点半到晚上七点多,十四个小时生死竞速,接连有数十名被困群众成功转移。当李宇鹏和队员们完成救援撤回安置点时,沾满泥浆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双脚泡得发白,身上的划痕隐隐作痛。“多亏有你们!”乡亲们心疼地念叨。望着乡亲们关切的眼神,李宇鹏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心底涌起一股暖流,“值!百姓平安,就是咱最大的动力!”
风雨洗礼,初心如磐。洪水虽暂退,汛期仍未过,这支刚经历生死考验的队伍,又继续投入24小时应急备勤状态。“时刻准备迎战下一场风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宇鹏胸前的党员徽章格外耀眼。
安置点里,包括张淑芬在内的被转移群众吃上了热乎饭,睡上了安稳觉,盼着雨过天晴,重回家园,“有党在,再大的风雨都能一起扛过去。”乡亲们说起未来,眼里有光。